周晴晴是一名90后“新农人”,她专注食用菌种植,将小蘑菇做成了大产业,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,成为食用菌行业有名的创业女青年,乡村振兴的领头雁。近年来,周晴晴先后获得全国“乡村振兴青年先锋”、山东省劳模、山东省“乡村振兴女致富带头人”等称号。今天的《济宁党建》系列报道《与祖国同行——优秀共产党员风采》让我们一起了解她的故事。
我从北京回到家乡,传承起父辈们的食用菌合作社,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。
我叫周晴晴,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,也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。金乡食用菌特别是黄色金针菇产业过去是非常地繁荣,很多村民真的是靠着这个产业发家致富。大学毕业后,我到北京从事传媒工作,那时候,父亲经常打电话给我说,闺女,北京虽好,但是咱回到农村也能干一番大事业。后来我才得知,父亲强直性脊柱炎复发了,非常严重,而且食用菌行业也面临难题,青年人纷纷离开,产业无法传承发展。考虑再三后,我毅然决定回乡创业。
可刚一开局,就是当头一棒。当时,黄色金针菇产业受到工厂化白色金针菇的冲击,销售断崖式下降,客商们取消了订单。本来是承接父业的美好“童话”,却成了负债创业的一场“噩梦”。现实的落差,沉重的压力,让我几近崩溃。好在一家人相互鼓励,相互扶持,我们当地的党委政府也帮着我们做宣传、跑销路,申请贷款,鼓励我参加各类大赛,让我重拾了信心、结交了朋友、开拓了视野。慢慢的,我在失败的教训中寻找解决办法,最终确定了高附加值、耐储存的珍稀食用菌作为我们发展的主要方向。
在经历了反复失败、无比艰难的技术探索后,我们最终掌握了羊肚菌、榆耳、羊肚耳等珍稀食用菌全链条的关键技术,先后获得了5项发明专利、2项实用专利,成功探索出了“珍稀品种+全链条服务+技术专利”的发展路径。以羊肚菌作为主打产品,我们在全国整合了87处珍稀食用菌创业孵化基地,统一培训、统一管理、统一销售,让更多的食用菌创业者以最低的成本、最便捷的方式进入食用菌行业。如今,已经累计培养食用菌专业技术人才1000余人,辐射带动食用菌基地超万亩,帮助1万余名农民创业就业,平均每户每年增收3万元。种植方面,我们发挥青年人的优势,建立了菌菇养殖信息平台,让传统农业插上了“互联网+大数据”的翅膀。
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党员,我们要眼中有远方,心中有阳光,脚下有力量,我要努力跟上中央、省市的基本步调和发展步伐,踏实做一朵扎根农村、助农带富的小蘑菇,把汗水挥洒在齐鲁大地,答好乡村振兴的答卷,做永远无悔的青春追梦人。